东周列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

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无端点燃烽火台烽火,失信于诸侯。后来,他又要废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为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使得申氏的父亲申侯非常恼怒,联合犬戎举兵攻到了镐京。幽王惊慌失措,赶紧点燃烽火报警。诸侯虽然看到了烽火,但因不甘心再被幽王戏弄,因此竟无人前去救援。于是犬戎攻进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得知犬...

查看详细

郑庄公掘地见母

周宣王时,为了防止东南夷族的入侵,在中原的东南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同姓诸侯集团。他的弟弟姬友被封到郑,就是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卿士。后来西戎攻进镐京,郑桓公为幽王护驾,被西戎杀死在战场上。郑桓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即位,就是郑武公。在平定犬戎之乱、迎立周平王及护驾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郑武公立有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郑武公继位后,把...

查看详细

石大义灭亲

周武王将商朝周围的地区和商朝的移民分封给他的弟弟康叔,建立了卫国,都城就是商朝遗都朝歌。卫庄公姬扬是卫国第12代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57年至公元前737年。据《左传隐公三年》和《史记卫世家》记载,卫庄公的正室妻子为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庄姜不仅貌美,而且温柔贤惠,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没有生育。 后来,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历妫、戴妫两姐妹。厉妫生下孝...

查看详细

葛之战

郑国是西周末年一个新起的诸侯国,它的开国君主为郑桓公姬友。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幼子,周宣王的兄弟,幽王的叔叔,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在周室中任卿士。他接受分封后,采纳太史伯的建议,凭借自己的威望与名声,率族人和部分前商遗民将郑国的财产、部族、百姓由关中地区全部迁移到了东虢国和郐国之间的新郑(今河南新郑附近)。新郑地处中原的心腹之地,四通八...

查看详细

鲁桓公醉中丧命

鲁桓公,名轨,是鲁国的第十五任国君。他的父亲为鲁惠公,母亲本是惠公的宠妾。惠公的正室去世,轨的母亲才被立为夫人,轨也因此被立为世子。惠公去世时,轨还年幼,不能处理政事。群臣经过商议,决定先由年长庶子息姑做国君,他就是鲁隐公。鲁国还有另外一位公子名翚,字羽父,阴险狡诈,想要挑拨隐公和太子轨的关系。他对隐公说愿意替国君除掉太子轨永绝后...

查看详细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管仲和鲍叔牙,他们年轻时交情就非常好。 管仲早年丧父,还要奉养老母,很早就承担了养家的重任,生活得很清贫。好友鲍叔牙知道他生活艰难,就找管仲合伙做生意。但是,管仲家里很穷,拿不出本钱来,因此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的。后来,他们的生意赚了钱,分红利时管仲拿的却比鲍叔牙要多。鲍叔牙一点都不计较,但是,他的伙计们都...

查看详细

齐鲁长勺之战

齐桓公即位后,大败支持公子纠前来挑衅的鲁国,并胁迫鲁国杀了公子纠,稳固了统治。他任用管仲为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桓公看到齐国社会稳定,物质繁荣,兵强马壮,便决定兴师伐鲁,报复鲁国一年以前替公子纠争位的宿怨,同时想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但是,管仲认为称霸的时机未到,劝齐桓公内修政治...

查看详细

齐桓公九合诸侯

在齐桓公的争霸大业中,长勺之战是一次少有的挫折,这也使得桓公更加重用管仲,不再独断专行。管仲建议齐桓公派人开采铁矿,这样一来可以大量制造兵器和农具;发展农业,以使国家和百姓充实起来;利用齐国近海的条件发展渔盐业;同时,推行减轻社会各阶层负担的政策,齐桓公都一一采纳了。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很快就变得国富民足、社会安定。 随着齐国的日益...

查看详细

晋献公假途灭虢

晋国原名为唐,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给他的弟弟叔虞的封地。叔虞的子孙改名为晋,并曾先后迁都到曲沃、绛、新田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帮助周平王东迁,为东周的建立立下了大功。晋武公即位后,曾活捉戎狄首领诡诸,后来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诡诸。武公去世后,诡诸即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即位时,晋国只是一个其土又小,大国在侧的偏侯,后来之所以能一跃而...

查看详细

秦穆公招贤纳士

秦国地处西陲,本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肃张家川)附近一个姓嬴的部落。周朝初期,发展为一个小国,平王东迁时,秦襄公鼎力相助,因此被封为诸侯,并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定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秦襄公正式立国之初,秦国国小民弱,在各大诸侯国争相做霸主的春秋时代,实在跟其他强国无法相比肩。后经文、宪、武、德、宣诸公,秦的疆土不断东扩,到穆公继位时...

查看详细

五张羊皮赎回的贤臣

百里奚为楚国人,是西周开基之祖古公亶父的二儿子虞仲的后人,奚是他的名字,因住在百里乡,因此得名百里奚。虽然他也出自姬姓,但传到百里奚时家道早已没落。楚国宗法制度森严,百里奚尽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却是个家境贫困的平民,因此没有希望入仕为官。 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识才之人,知道自己的丈夫只是怀才不遇,于是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以求被明主...

查看详细

假仁假义的宋襄公

公元前643年,称霸中原三十多年的齐桓公去世,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互相攻击,齐国陷入混乱。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废掉齐桓公立的太子公子昭,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国。 齐桓公在世时,宋国国君宋襄公积极维护齐国霸权,与齐国关系很好。齐桓公的儿子都是庶妾所生,地位平等,因此他担心自己死后生诸子争位,就把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宋襄公向来以...

查看详细

晋公子重耳流亡异邦

晋公子重耳是晋献公之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晋献公晚年,骊姬祸乱晋国,重耳外出逃亡,19年后才回到晋国继承王位。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战败,首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少姬送给晋献公求和。于是献公率领大军,载着美人归晋。骊姬姐妹貌美无比,深得献公宠爱,骊姬尤其得宠。没过几年,骊姬生子取名奚齐,少姬也给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卓...

查看详细

晋楚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原本称霸中原的齐国随着齐桓公的去世,宣告衰落。这时,南方的楚国趁虚而入,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楚成王在泓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楚国军威大振,继而控制了郑、许、陈、蔡、鲁、卫、曹、宋等众多中小国家,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楚国可以说是势力强盛、声威方张。 就在楚国势力急剧扩张的时候,晋国也兴盛了起来。...

查看详细

弦高犒师智退秦军

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大败楚军,成为中原的霸主。之后,晋国多次召集诸侯会盟,陈、蔡、郑本来是归附楚国的,但见晋国强大,也投靠晋国加入了盟约。但郑国首鼠两端,明知和晋国有盟约,因为害怕楚国,背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 晋文公知道后就想会和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认为晋国本国的兵力足够对付郑国,不必让众诸侯劳师相助。晋文公曾经跟秦国约定,如有战...

查看详细

秦晋崤山之战

秦国行军几千里,经过好几个诸侯国来偷袭郑国,晋国早就得到情报。此时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刚刚即位,晋国将军先轸认为这是打击秦国的好机会,向襄公建议说,崤山是秦军的必经之地,那里树木丛生,悬崖峭壁林立,山路盘旋曲折,只容得下一辆战车通过,地势十分险要,可以凭借崤山之险拦击秦军。晋襄公听从他的建议,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崤山,安排士兵砍倒树木堵...

查看详细

乱世雄才赵盾

赵氏发源于西周中期的嬴姓,祖先为造父。史书记载,造父帮助周穆王抵御西戎,平定徐国之乱,周穆王为了奖赏他,将赵城封给了他,从此以后,造父族以赵为姓。造父的子孙在周王室担任卿士,周幽王时传到叔带。幽王昏庸,叔带预料周王室已经无药可救,就举家来到晋国,投奔晋文侯,从此,赵氏的这一分支就落在了晋国。 从晋文侯到晋武公,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赵...

查看详细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国地处汉南,自立国以来,对周王室时而臣服时而背叛,是中原诸侯的心腹大患。后来,楚国君主熊通干脆僭越自称为王,是为楚武王。楚国经过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几代人的治理,扩地千里,逐渐强大起来,时时刻刻觊觎中原。中原诸侯为称霸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主要针对的就是楚国。齐桓公称霸时,楚国被限制在昭陵,后来晋文公称霸,在城濮大败楚国,楚国仍...

查看详细

晋楚鄢陵之战

公元前579年,楚国和晋国在宋国的西门结盟,双方约定暂时息兵,停止战争。晋国受到秦国和白狄的袭击,因此急于和楚国妥协,以便集中力量打击狄、秦;而楚国发生内乱,也无力与晋国争夺霸权,因此这结盟只是晋楚之间的权宜之计,并不意味着两国已经达成和解。西门之盟后,晋国先后大败狄人和秦国,秦国一时无力东顾。这之后,齐、晋同盟得到巩固;中原地区各中...

查看详细

老子哲学

老子大约和孔子是同时代或略早,创立了道家学派,被道教尊为道祖。唐朝时,唐高祖李渊为了给自己的统治正名,把老子追认为始祖,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到了武则天时,又被封为太上老君。 他的学说体现了朴素的辨证法,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老子,又称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他的父亲是武将老佐。老子出生时是早...

查看详细

晏子使楚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大夫,史称晏平仲,是继管仲之后齐国又一位名相。晏婴在齐国辅政长达50余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卿相,以善于辞令,思维敏捷闻名于诸侯,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晏婴接任上卿一职的时候,已经是齐灵公末年。此时,齐国国势日渐衰微,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原霸主模样。齐灵公昏庸无能,穷兵黩武,他想要...

查看详细

孙武练兵

春秋末年,吴国出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就是孙武,他还是一位不起军事理论家,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被后世兵法家誉为兵学圣典。孙武也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孙武其实是齐国人,他出身于齐国的田氏家族,他的祖先是陈国公子完。完因避乱逃到齐国,被齐桓公接纳,担任工正之职,管理齐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 公子完在担任工正期间表现出色,齐桓公奖赏...

查看详细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名叫孔丘,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个武官,但在鲁国没什么地位。孔子三岁丧父,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跟随母亲搬到曲阜住下来,以后便在那里长大成人。孔子年幼时就聪明好学,对礼节很感兴趣,经常模仿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少年时,他读书用功,精通六艺(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又因为崇尚周礼...

查看详细

仲尼修订《春秋》

在我国有一部伟大的史书,它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242年的历史,它文字极为精练却暗含褒贬。它就是由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编撰的,被列为儒家典籍的《春秋》。 《春秋》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历史。它看似是一部鲁国史,其实包括了整个春秋时期的各国大事,对天下的大势也做了具体的记载。正因为如此,后来史学家便把这段时期叫做春秋...

查看详细

子贡经商致富

孔子一生收徒三千,行不言之教,教育出七十二贤人。其中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这几个人是最卓著的。孔子在这里列出了各科成绩最优秀的几个人,其中认为子贡在言语方面最优异,其实子贡在从政方面也很有才能,而且是孔子弟子中唯一一个经商的。 子贡是春秋时卫国人,姓端...

查看详细

勾践灭吴

吴王阖闾在孙武和伍子胥的辅佐下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接下来就计划攻打楚国的盟国越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儿子勾践继位,新王初立,越国国内不太稳定。阖闾认为这正是攻打越国的大好时机,因此不顾孙武等人的劝阻,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猝出兵。勾践组织军队应战,在阵前施巧计,打得吴军仓皇败退。阖闾在这次战斗中受重伤,不久就去世了。他...

查看详细

范蠡功成身退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随后乘胜进军北方,渡过淮水,与中原的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向周元王致贡。周王派使臣给他送来祭祀的肉,并封勾践为侯伯,承认了越国的霸主地位。越国迁都琅琊,诸侯尽来朝贺,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勾践论功行赏,封范蠡为上将军。 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他出身贫寒,但博学多才,当时的楚国...

查看详细

三家分晋

晋文公、晋襄公之后,晋国王权衰落,国政被一些卿大夫把持。到春秋晚期,晋国政权被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卿大夫控制着,史称六卿。后来,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到晋出公时,晋国只剩智伯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家大夫把政,四家中以智氏最强。 晋出公不甘心当傀儡,秘密地向齐鲁两国借兵,试图除掉四卿。没想到齐、鲁两国不但没借兵,还把这...

查看详细

兼爱、非攻的墨子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论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孔子、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子,名翟,先辈是宋国公族,但在墨子之前,早已经没落。墨子出生于平民,一生自称鄙人。鄙人,就是小人、平民。早年,他曾游学各地,学习治世之道,曾拜儒家学派的人为老师,学习《诗...

查看详细

西门豹治邺

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李悝为相,实施改革,以增强魏国实力,同时,因为邺地和韩、赵相邻,是军事重地,因此派西门豹去当邺令。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这里百业废弛,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一派萧条冷清的景象,立即深入民间,查问疾苦,并把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召集起来,向他们了解情况。 他们告诉西门豹,都是因为要给河伯娶亲,才使本地人口稀少,百姓贫困。...

查看详细

吴起杀妻求荣

吴起,战国初期卫国人,是那个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兵圣孙子齐名,世称孙吴。虽然在军事才能上他可以和孙武比肩,可是因为他急功近利,品性遭到质疑,因此的声望终究要逊于孙子。 吴起喜好用兵布阵,一心想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他年轻的时候,家中衣食无忧,相当富足,但是他不甘于一生平淡,于是到处游说,以求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以至于耗尽了家财。为此,乡...

查看详细

名医扁鹊

扁鹊是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姓秦,名越人,传说他是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因此又号卢医。 秦越人年轻时帮别人管理旅社,职位名为舍长,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老者到处游历,经常在他管理的旅社里住宿。长桑君是位神医,但别人觉得他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只有秦越人认为他绝不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因此十几年来一直都对他...

查看详细

邹忌谏齐王

田齐桓公午也就是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病死。公元前356年,他的儿子继位,是为齐威王。齐威王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在宫内抚琴,却不理朝政。其他诸侯国见齐威王终日弹琴,无心理政,便三番五次地兴兵进犯,齐国总吃败仗。韩、赵、魏的军队都打到齐国边界了,齐威王还是置之度外。有人曾多次劝诫,让齐威王以国家为重,但根本不奏效。有时,齐威王被说烦了,还...

查看详细

商鞅变法

秦国地处西部边陲,战国初年,由王室宗亲贵族把持大权。这些宗亲贵族无视国家利益,只知道利用特权为自己谋取利益,造成了秦国国乱、兵弱而主卑国势日衰的局面。各诸侯国都轻视秦国,把秦国当夷狄来对待。公元前361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他血气方刚,一心图强,想要有一番作为,立志使秦国富强,提高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于是,他张榜招贤,并声称有能出...

查看详细

孙膑庞涓斗智

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人,兵圣孙武的后人,他少时孤苦,四岁丧母,九岁丧父,他年长后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和孙膑一起学习兵法的还有一个师弟,名叫庞涓。庞涓很聪明,学业也很好,可是他的天分没有孙膑高,因此总是比孙膑略逊一筹。孙膑不但悟性很高,而且坦荡仁义。鬼谷子见他在军事方面有极高的天分,品德又好,就单独把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传授给了他...

查看详细

孟母教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的思想,著有《孟子》一书流传后世,被后人尊为亚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相结合形成的孔孟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但其实孟子家境贫寒,并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能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除了个人的努力,同他母亲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孟...

查看详细

孟子宣讲仁政

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国君,施行仁政。 孟子来到魏国,见到魏惠王。惠王说:我治理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闹饥荒,我就把河内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并运粮食到河内去赈济。河东闹饥荒时,我也是这么办的。考察邻国的国君,没有哪个国君像我这样为政务这么尽心的了。可是,邻国的人口没有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也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

查看详细

庄子逍遥自得

战国时,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一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名周,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哲学思想体系也被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是楚庄王的后裔,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后因乱迁至宋国蒙,做过蒙地的漆园吏。但后来发现世道污浊,内心深处充满对世态的悲愤与绝望,认为在这样黑暗的现实中,做官会扭曲...

查看详细

田氏代齐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齐国姜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这时人们称齐国为田齐。姜子牙为周王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周武王将齐国分封给他。当时齐国实力就不容小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齐桓公姜小白时,齐国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不过,恐怕连姜太公也不会想到,最后他的封地竟会从他的后代手中丢掉,田氏家族将成为它新的主人。 陈完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他...

查看详细

大思想家荀子

战国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中曾出现过一位大师。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还提出隆礼重法的治国观点及学不可以已的学习观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卿。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3年前的赵国。荀子生活的时期,正是齐、楚、燕、赵、秦、韩、魏七雄争霸时期。当时,齐国势力较强。齐王命人在都城临...

查看详细

合纵抗秦的苏秦

有谁能够同时被六个国家任命为相国?有谁可以做到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有谁可以凭借出众的口才和智慧叱咤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做到这点的人,恐怕只有善于辞令和外交的苏秦一人。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人。他出身贫寒,但是素有大志,据说曾与张仪一起向鬼谷子学习纵横术。学成后,他想要到秦国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他带着盘缠到了秦国,多次向秦...

查看详细

张仪拆散联盟

战国时,战争接连不断,各诸侯国为壮大或保存自己的势力而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在此情况下,一批优秀的纵横家诞生了,张仪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张仪是魏国人,他的祖辈是魏国贵族,与苏秦一同在鬼谷子跟前学习纵横之术。他饱读诗书,满腹谋略,就连能言善辩的苏秦也自叹不如。两人学成后,苏秦推出了他的合纵策略,很快名扬诸侯各国,而张仪却在楚国相国门...

查看详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实力越来越衰落,在与齐、秦、魏等国的战事中屡次战败,损兵折将,不得不忍辱割地,就连周边的小国都不断向赵国发兵,进行掠夺,但赵国却无力还击。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即位,即位之初,他的父亲赵肃侯刚刚去世,魏、楚、秦、燕、齐以吊唁为名,组织了万人的联军想趁机占领赵国。15岁的赵武灵王在大臣肥义的帮助下,从容应对,终使五国退兵...

查看详细

燕昭王求贤

燕国是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燕王哙是其第三十八任国君,他继位后的第三年,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就是将燕国国君的位置让给相国子之,同时收回重要官员的官印,交给子之,听凭他任命。子之由此掌握了燕国的军政大权,但太子平等旧贵族对此十分不满。 公元前314年,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起兵攻打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趁火打劫,以平定...

查看详细

冯谖为孟尝君买“义”

战国时,七雄并立,各国间频繁发动战争。时局动荡,让一些能言善辩,才能学识俱佳的人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游说于各国之间,向他们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和治国策略,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形成了士阶层。各诸侯国也都深刻意识到,人才对于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因此纷纷礼贤下士,广招人才,养士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便是其中...

查看详细

田单摆火牛阵

齐湣王极为昏庸,喜欢阿谀奉承,他一面对百姓搜刮奴役,一面大肆扩充军队,无故侵犯邻国。于是,引起了民怨和各诸侯国的憎恨。这一年,燕国派大将乐毅出兵攻打齐国,拿下齐国70多座城。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这时,一个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名叫田单,是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由于战乱,他和家人逃到了即墨。紧接着,燕国出兵攻打即墨城。即墨大夫要出城迎...

查看详细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送去一封信给赵惠文王。秦王在信上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得到和氏璧,我想用十五座城来交换你的和氏璧,希望赵王能够答应。 看到信后,赵王为难了,怕给了秦王和氏璧,最后得不到城池;又怕不给秦王,惹怒了他,他出兵攻打赵国当时秦国最为强大,经常仗势攻打其他国家。赵王左右为难,找来一群大臣,商议对策。这时,一个宦官向赵...

查看详细

负荆请罪

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总欺负其他弱小的国家,赵国就是备受欺凌的弱国之一。 当时赵国有一位将军,名叫廉颇,他骁勇善战,曾经多次率军打退秦兵的攻击,迫使秦国与赵国议和。在一场攻打齐国的战役中,廉颇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一举拿下了齐国的阳晋。这件事使他威震各个诸侯国,赵国也成了秦国以外,其他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赵...

查看详细

屈原投江殉国

战国时候,其他六个诸侯国常受秦国的攻击,于是楚国左徒屈原去另外五国游说,希望六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公元前317年,屈原的游说起到了作用,齐、燕、赵、韩、魏五国的国君来到楚国国都郢都,以楚怀王为中心结成了六国联盟。有了联盟的力量做后盾,楚国的国力更加强盛,秦国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前来冒犯了。为此,楚王对屈原十分倚重,内政外交上的...

查看详细

范雎远交近攻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本打算在魏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到中大夫须贾家里做门客。有一次,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同前往。在齐国,范雎能言善辩,得到齐王的赏识。齐王送给他丰厚的财物,想把他留在齐国做客卿,范雎谢绝了。没想到回国以后,须贾不但不称赞和重用他,反而向相国魏齐污蔑他,说他收受齐国人的贿赂,出卖国家。魏齐于是把他投入监狱严刑...

查看详细

触说赵太后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成了赵国国君。赵国政权交替、动荡不安,秦国借机大举兴兵进攻赵国,连占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孝成王年纪小,所以由母亲赵威后执掌国政。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这样的大臣辅政,但赵威后刚开始接触政事,政局不稳,赵国形势危急。 雕花纹漆几面 战国中期 古人席地而坐,用几来凭靠。 赵国靠自己的力量难以抵御秦兵...

查看详细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是赵国将领赵奢的儿子。公元前280年,赵王命令赵奢攻打齐国麦丘,于是赵奢带着儿子赵括一起来到麦丘。在他们父子到来以前,赵军已经攻打麦丘很多次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赵王于是改用赵奢为将,要他一个月以内必须拿下麦丘。 有了赵王的指令,赵奢一到麦丘,立刻下令开始进攻。但赵括觉得,麦丘的齐军防御完善,赵军已经进攻了这么多次都没能攻下来,硬攻...

查看详细

白起坑杀降卒

战国末期,在范雎远交近攻策略的指引下,秦国率先向韩国发起进攻,攻破韩国野王,围困上党。韩王为了使秦国撤兵,命令守将冯亭把上党送给秦国。冯亭不愿降秦,决定把上党送给赵国。赵王欣然接受,并派廉颇率领军队驻守在长平,防止秦军前来攻击。 秦王不甘心上党成了赵国领地,于是派王龁领兵,进攻长平。秦军不断发起挑战,赵军利用地形优势,坚守不出。战争...

查看详细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秦国加快了吞并六国的脚步,战争变得越来越频繁。借着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进而围攻赵国首都邯郸,希望能一举拿下赵国,再吞并其他五国。赵国形势格外危急,其他各国畏惧秦国的兵力,都不敢出兵支援。当时的魏国和赵国接壤,两国之间又有婚姻关系,所以赵国派人到魏国请求支援。 对于魏国来说,赵国一旦被攻破,那么魏国也难以自保。但当时的秦国...

查看详细

毛遂自荐

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以后,公元前261年,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王很着急,忙召平原君进宫,商讨让秦国退兵的方法。平原君说:看现在的局面,只好向其他国家求助了。我和魏王的弟弟信陵君是姻亲,我们向来关系很好,可以求他发兵援助。楚国国力很强,但是离我们太远了,不如向它提议,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秦。这件事我愿意亲自前去。赵王同意...

查看详细

李冰修建都江堰

李冰是战国时的水利专家,因为他善于治水,所以成了人们心中水神一样的人物。李冰治水,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他修建了都江堰。 当时秦国攻占巴蜀,蜀国成了秦国的蜀郡。蜀郡地处平原,盛产粮食,有岷江穿流而过,成了秦国四处征战的军粮供应地。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沿岷江而下,出兵楚国,不想到了楚国的商喻,粮草得不到供应,军队难以前行。原来,当时军备...

查看详细

吕不韦迎异人归秦

长平之战以前,赵国国力不输秦国,秦国两次进攻赵国,都被赵将廉颇打退。为了议和,秦国把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送到赵国做人质。异人是安国君排行居中的儿子,庶出,母亲夏姬并不受宠。异人被送到赵国后,秦国仍然时常派兵攻打赵国,因此赵国人并不善待他,让他左右为难。异人在赵国过着被囚禁一般的日子,生活困难,失意潦倒,车马和钱财都十分紧缺,更觉得...

查看详细

荆轲刺秦王

燕太子丹本是燕国的太子,后被送到秦国做人质,在秦国受尽了屈辱,便私自逃回了燕国。眼见秦国就要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太子丹感到十分惶恐,便向太傅鞫武求救。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鞫武也是束手无策。 没过多久,秦国的大将樊於期逃到了燕国。原来,樊於期奉秦王嬴政之命攻打赵国,却败在了赵国大将李牧手上。他生怕秦王会怪罪自己,不敢再回秦国,便逃到...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