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着手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发现了一件让他很头疼的事情。北方草原和荒漠中居住着大批少数民族,汉人称之为匈奴,秦始皇在一统江山后曾派大将军蒙恬和匈奴作战,收复了河套地区,在秦朝逐渐败落的时候,匈奴的头领头曼单于被自己的儿子冒顿单于杀死,冒顿继位后吞并了别的小政权部落,势力日益壮大,并趁楚汉之争的机会把河套地区重新夺了回去,...
楚王韩信在受封回到家乡后,送了很多钱财给那位曾在河边舍饭给自己吃的老婆婆,还任命曾让自己忍受胯下之辱的屠户为中尉,称他是一位勇士,至于留宿过他的亭长,韩信只给了他一点点钱,并谴责他是个意志不坚的人。 项羽手下有一名将领名叫钟离昧,和韩信是很好的朋友,项羽战败自刎后,钟离昧得知韩信在楚国封王,为了躲避刘邦的追...
韩信的死讯传开后,有一个人慌了神,他就是英布。 英布也是秦末起义运动的领袖之一,后来追随项羽,战功赫赫,楚汉之争时被刘邦收买,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淮南王。韩信被杀后,彭越也因为造反被杀,刘邦还命人把彭越剁成肉酱,装在袋子里分给每位诸侯王,以示警告。英布这才知道刘邦是想把重要的功臣都除掉,以绝后患,他心里怕得很,...
从沛县回到长安后,刘邦胸口的箭伤又复发了,大夫们忙活了好一阵子都没能让病情好转。刘邦在病床上知道自己的伤势难以复原,自己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大夫们在这儿只能是瞎忙活,于是他给了些赏赐,把大夫全部轰走了。东征西打了这么些年,总算让天下都握在刘家的手里,想到这儿,刘邦心里就宽慰不少。国家的基础稳定了,律法也修订了,子孙们只需靠着大...
刘邦手下有很多能人异士,萧何就是其中一个。他在沛县拥护刘邦起义,一直跟随在刘邦左右,多次出谋划策,可以这么说,刘邦的伟业中少不了萧何的累累功绩。在刘邦攻入咸阳时,别人都沉迷在满室的金银珠宝和各色美女之中,只有他急匆匆地跑到秦朝丞相和御史的府中,把所有秦朝的户籍、地图、律法文献等搜集起来,不准别人随意践踏,也不准别人出入丞相府和御...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年仅十七岁的太子刘盈登基,称汉惠帝。惠帝年龄尚小,没有治国经验,而且性格温和,做事不够决断,因此国家政权全部掌握在吕后手中。 吕后大权在握,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可能给自己和汉惠帝造成影响的人杀掉。高祖刘邦生前很宠幸戚夫人,戚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如意,被封为赵王。戚夫人...
公元前180年,吕后临终前把南北两军的军权交给了吕禄和吕产,还嘱咐他们两人在自己死后派重兵把守宫殿,不得给自己送葬,以免被刘氏子孙和大臣们挟持。吕后去世后,吕氏集团打算趁刘家没有推举出新皇帝的时候起兵造反,可是朝中不少重量级的大臣都拥护刘氏家族,尤其是灌婴和周勃、陈平等人,都是开国元老,吕家人不敢轻举妄动。 ...
汉文帝即位后,以仁孝治天下,他宣扬简朴生活,以德服众,以孝治家,并带头示范,他经常穿着粗糙的深色衣服,后宫的嫔妃们也衣着简朴,没有华丽的打扮。一时间长安城里四处都能听到百姓的称赞声。 公元前167年,临淄有个名叫淳于意的医生因为治死了病人,被县令抓起来送往长安受刑。淳于意以前是太仓令,为官时清廉严谨,从不欺压百...
汉文帝刘恒登基之后,看着被吕氏集团弄得一团乱的朝廷,决定首先整顿朝堂体制,让国家的核心部分顺利地运转起来,社会和百姓才能安稳。 在所有的权力中,军权无疑是最大的,重兵在握,天下所有人都要听从自己。汉文帝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他登基的第一天晚上,就在宫中召见了张武和宋昌。文帝封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在宫中巡逻,保护皇...
文景之治发生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汉朝建立之前,社会一直处在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楚汉相争的动荡之中,导致社会经济衰退,百姓衣食无依。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惠帝和吕后大力发展农业,恢复社会生产力,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皇权,这一系列措施给国家的安稳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文帝时期,全国田地税从十五税一下降到三十税一...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军和军事家,带兵打仗自有一套办法。他的父亲是绛侯周勃,父亲死后,爵位本来是由他的哥哥继承,但是哥哥后来犯了杀人罪被斩首,文帝很敬重周勃,不想看到周勃的后人流离失所,就让大家从周勃的儿子中推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爵位,就这样,周亚夫成了众人一致推举的对象。 公元前158年,汉朝北方的领土...
公元前156年,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 在文帝时期,晁错的治世才能就深得众人称赞,是太子刘启的老师,被人们尊称为智囊。景帝即位后,封他为内史,经常和他讨论国家政治。晁错对匈奴社会和他们的作战策略十分了解,提出了很多军事方面的建议;他从秦国灭亡的原因中总结出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还大力主张...
晁错死后,汉景帝命令七国诸侯军队停止叛变,没想到吴王刘濞公开表示自己要做皇帝,根本不把汉景帝放在眼里。袁盎带着诏书去见刘濞,劝他退兵,刘濞自称为皇帝,对景帝的诏书嗤之以鼻,还派一队士兵把袁盎软禁在军营中,准备把他杀掉。袁盎一看情况不对,就趁天黑偷偷溜了出去,马不停蹄赶回长安,把吴王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汉景帝。景帝这才知道自己被吴王...
李广的先祖是秦朝时期的大将军李信,李家世代从军,为国家建立了赫赫战功。 公元前166年,也就是汉文帝十四年,李广应征入伍,随大军出征讨伐匈奴,他特别擅长使用弓箭,几乎百发百中,多次交锋中杀死了不少敌人,也活捉了很多俘虏。汉文帝得知他的英勇事迹后,高兴地封他为汉中郎,专门随侍在皇帝身边,每当有骑马射猎之类的活动,...
汉景帝在位的时候,身边有一个武骑常侍叫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蜀郡(今四川南充)人,本来他的名字是司马长卿,因为他很钦佩战国时期的名相蔺相如,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司马相如从小喜欢看书,弹得一手好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赋。为了能一展才华,司马相如用钱捐了一个官。很多人都期望自己能侍奉在皇帝身边,司马相如一开始也很高兴能进宫当差,时间久...
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还很年轻,朝廷权力还掌握在武帝祖母,也就是窦太后的手里。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对儒家学说非常排斥,一直遵循道家黄老学说的理念。黄老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因而汉朝初期,包括文景之治时期,都是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让社会和国家顺其自然地发展。 到了武帝时期...
还是在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有一次和匈奴打仗,抓了不少俘虏。从俘虏交代的情况中,汉武帝得知在敦煌和祁连附近有一个游牧民族,名叫大月氏。匈奴和大月氏曾因为争夺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发生过冲突,几次交战都以大月氏的失败而结束,匈奴首领老上单于杀死了大月氏的国王,还把国王的头做成酒杯喝酒。大月氏经过几次战争后,国力衰退,人口急剧减少,只好往西...
公元前117年,在经历了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的打压战役后,匈奴势力大大减弱,不得已朝更北边的荒漠逃去。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匈奴决定和汉朝休战。汉武帝早有就想让匈奴臣服自己,现在匈奴亲自前来讲和,当然是最好不过的。结果双方刚一谈判,汉武帝的怒火窜了上来,原来匈奴妄想汉朝每年给他们进攻粮食和金银珠宝,如果不答应的话,之前留在匈奴的汉朝使...
司马迁出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很小的时候,司马迁就随着父亲来到长安,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司马迁读书非常认真,每一本书都要看好几遍才放下,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他就刻苦钻研,或者请教长辈,不弄清楚不罢休。 到了二十岁,单一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司马迁的求知欲了,他决定周游全国,收集各地资料,进...
公元前91年,整个汉朝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事件,举兵失败后自杀,谁是下一个皇位继承人就成了其他皇子的头等大事。暗地里的斗争渐渐演变成明目张胆的争夺,汉武帝为此也十分头疼。最后,汉武帝看中了小儿子刘弗陵,决定立他为太子,为了保证其他皇子日后不会对太子造成威胁,武帝削弱了刘旦、刘胥的势力,还赐死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以...
匈奴问题一直是中原国家非常头疼的难题,汉朝自开国以来就和匈奴作战无数,汉武帝时期,两方对抗更是激烈。连年出征已经让汉朝的国库日渐空虚,国家经济入不敷出。汉武帝迫切想增加国家收入,可是又不能向老百姓施压,愁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个时候,桑弘羊向武帝请命,说他有办法帮国家渡过难关,还能支付军队开支。汉武帝非常...
汉宣帝即位后,匈奴南下侵略的次数减少了些,他们内部发生了混乱。几个匈奴王族不甘心受人管制,纷纷自立为单于,这一下,匈奴就出了五个单于。五个人为了王位争得你死我活,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想用汉朝做靠山来打败其他单于,就亲自来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汉宣帝得知他的来意后很高兴,不但让两个将军率领一万人跟随他回去,还赏赐了很多粮食。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刘骜即位。元帝皇后王政君成了皇太后,王家人一个接一个做起了大官,不免有些得意忘形,生活渐渐变得奢靡,整日沉醉在酒色之中,还大肆炫耀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其他人很厌恶王家人,只是不敢表现出来。王太后有一个侄子叫王莽,在王家人高调活跃在朝廷里的时候,他却默默地守在家里服侍年老的母亲。王莽有一个哥哥,可惜过早...
公元17年,整个中原大地一片混乱,天灾人祸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官员和政府也想不出办法来挽救局面。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选择了起义。 在南方的荆州(包括今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西部),因为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们不得已去沼泽和水塘周围挖掘野菜。野菜的数量不多,饥民却不少,为了能抢到一点吃的,大家争先恐后...
更始帝刘玄统领绿林军后,先是命令刘秀带领大部分人马进攻宛城,然后又命王凤和王常率兵北上,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东北)和郾县(今河南郾城南)等地,扫清宛城周围的障碍,确保刘秀作战顺利。 随着绿林军一次又一次地进攻,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占领下来。王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绿林军已经到了非除掉不可...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