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从古老文明的第一声号子起,中国历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人们可以从王朝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的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经历中感悟人生真谛。
白起坑杀降卒
战国末期,在范雎“远交近攻”策略的指引下,秦国率先向韩国发起进攻,攻破韩国野王,围困上党。韩王为了使秦国撤兵,命令守将冯亭把上党送给秦国。冯亭不愿降秦,决定把上党送给赵国。赵王欣然接受,并派廉颇率领军队驻守在长平,防止秦军前来攻击。
 
秦王不甘心上党成了赵国领地,于是派王龁领兵,进攻长平。秦军不断发起挑战,赵军利用地形优势,坚守不出。战争僵持三年之久,累及百姓。赵国百姓没有粮食可吃,向齐国借粮,齐国坐视不理;秦国国库也被战争掏空,士兵倦怠。两国都难以承受战争的负荷,希望可以速战速决。
 
秦国毕竟有范雎这样的谋略家,赵国派使臣到秦国议和的时候,他们故意对使者热情招待,让其他国家误以为秦赵已经和解,从而使赵国失去同其他国家联盟的可能,被迫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同时,秦国派人到赵国国都邯郸,收买赵王身边的大臣,让他们散布流言说,廉颇避而不战是想向秦国投降,而秦军最畏惧的人其实是赵括。
 
秦国散布这样的流言,是为了让赵王召回廉颇。廉颇避而不战,因为他知道秦军一路跋涉,希望速战速决,他想利用地形的优势拖垮秦军,等秦军士气低落以后再反攻。赵王不解,屡次催他出战。廉颇仍然坚守,三个月不迎战。赵王终于起了疑心,秦国的目的达到了,赵国果然让赵括取代廉颇,统领全军。
 
赵括为将后,一反廉颇的作战方法,使赵军上下军心动摇。他还打算积极进攻,希望一举获胜,全歼秦军。赵括为将的消息传到秦国,秦国立即调整了作战策略,增派军队,换武安君白起为将领。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赵军的警惕,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为将的人,杀无赦”。
 
白起是秦国名将,从一名普通的武官一直升到武安君的位置。他指挥过的七十多场战役,没有一次失败的记录。白起作战不只是为了占领城池,他对敌人穷追猛打,目的是把敌人杀光,凡作战必歼敌。到战国后期,武安君白起已经成了一个令六国军队闻之而胆颤的名字。
 
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一心求胜又大意轻敌,这些弱点全部被白起利用。公元前260年八月,对敌军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的赵括,率领赵军主力大肆攻打秦军。白起稍一抵抗就假装败阵,诱使赵军追击。秦军向事先筑好的垒阵撤退,引诱赵军进入他们的埋伏地点——长壁。白起的包围圈就像一个大口袋,待赵军全部进入后,埋伏在包围圈两侧的一支2.5万人部队,立刻从后方截住赵军的退路,一方面给口袋收了口,另一方面监视留守在后方营地的赵军,牵制他们使他们不能前来增援。这样,就把赵军主力死死地围困在包围圈中。
 
秦军断了赵军的后路,赵军失去粮草来源,只好在包围圈中拼死抵抗,等待援军。秦军包围赵军的消息传到秦国,秦王亲自赶到河内,征用了当地所有15岁以上的男丁,组成一支部队,到长平助战。这支部队开到长平以北,堵住赵国的粮道和援军通道,使赵军主力完全断绝了后勤支援。当年九月,赵军断粮已经46天,被饿死的士兵不计其数,他们已经斗志全无。
 
赵括希望可以突围出去,他把军队分成四部分,轮流攻击秦军阵营,想以血肉之躯搏开一条生路,但是秦军坚如堡垒。最后赵括亲率精锐,意欲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的箭阵射杀。主将被杀,赵国军心大乱,40多万名士兵全部缴械投降。
 
投降的40多万名赵国士兵让白起发了愁:他们降秦,是在既没有粮草,又没有救兵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他们的故乡在赵国,不会真的效忠秦国,所以这支军队不能为秦国所用;如果放他们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全部看守起来呢,看守这么多人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供给他们的粮食,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都是不可能承担的;更别说他们人数众多,一旦发生叛乱将难以控制。思前想后,白起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选出赵国降军中最年幼的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通风报信,然后把剩下的人全部带入山谷活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使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半数以上的成年男子都死于此战。这场战争使其他六国闻风丧胆,加速了秦国一统全国的进程,秦国一统天下几成定势。
上一篇:赵括纸上谈兵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2103502 评论 白起坑杀降卒:乐毅是支持换赵括的,也是老糊涂了 昭宁 评论 白起坑杀降卒:赵王为何敢在赵括一个没领过兵的人身上下如此大注。。真是不解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