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从古老文明的第一声号子起,中国历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人们可以从王朝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的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经历中感悟人生真谛。
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授时历》是由我国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制而成的历法,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
 
《授时历》将一年定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仅有二十六秒之差。据此可以说,《授时历》的精度与如今在全球通用的公历相差无几,但它的出现却比现行的公历早了三百余年。
 
在我国,《授时历》总共沿用了三百六十多年,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历法,它对于我国百姓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都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授时历》还曾经传播到朝鲜和越南,造福当地的百姓。
 
在《授时历》出现之前,我国百姓一直沿用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不过,《大明历》受南北朝时的科技条件所限,加上历经数百年,存在着巨大的误差,这让当时在位的元世祖忽必烈产生了编制新历法的念头。
 
从1276年六月份开始,元世祖先后命令王恂、许衡、郭守敬等国内著名的科学家编制新历。为此,朝廷总共建立了二十六个测验所,在长达一万多里,宽达六千多里的广阔地域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耗费了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历经四载寒暑,才终于完成了新历的编制。元世祖对于这个结果非常满意,并亲自给新历赐名为《授时历》。
 
在《授时历》的编制过程中,郭守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以至于后世在提起《授时历》时,必定少不了要提到他的名字。
 
郭守敬的爷爷郭荣学富五车,天文、数学、水利,无所不通。在他的影响下,郭守敬从小就对科学和数学兴趣浓厚。郭荣很重视对孙儿的教育,不仅教他书本上的知识,还时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对郭守敬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后来,郭守敬被爷爷送到故交刘秉忠家中学习深造,在那里,郭守敬认识了日后的挚友王恂。在《授时历》的编制过程中,王恂的功劳也不可小觑。
 
不久之后,元世祖听闻刘秉忠在科学方面造诣颇深,遂将他召入大都。郭守敬转而跟随刘秉忠的好友张文谦学习。张文谦被派遣到各地担任地方官,郭守敬一直伴随在侧。张文谦时常带他勘察各地地形,兴修水利工程。两年后,张文谦认为郭守敬已经可以出师了,便向忽必烈举荐了自己这位优秀的学生
。第一次见到元世祖,郭守敬就向他提出了六条水利建设方面的建议。元世祖对他大加赞赏,马上叫他在朝中担任水利官员。
 
过了两年,元世祖派遣张文谦和郭守敬前往西夏旧地兴修水利,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郭守敬在当地修建了大量水坝,并疏浚水渠,以方便农田灌溉。元世祖对此相当满意,郭守敬回京后,遂被元世祖派往各地修建水利工程。
 
南宋灭亡后,元朝已基本统一了中国,元世祖就是在这时决定编制新历法的。郭守敬的恩师张文谦统领新历的编制工作,郭守敬的好友王恂则负责具体的测试与编制。在好友和恩师的举荐下,此前一直在水利部门任职的郭守敬中年转行,开始投身于编制新历这项伟大的工程之中
 
。郭守敬发挥自己从小就培养起来的高超的动手能力,修好了多架勘测仪器,并亲自动手制作了接近二十种更为精密的仪器,使用这些仪器得到的各项测试结果,与先前相比更加可靠。《授时历》之所以能够如此接近现行公历,与郭守敬制作的这些精密的仪器密不可分。郭守敬曾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言论,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后人影响深远。
 
经过了四年的不懈努力,《授时历》终于成功编制出来了。就在这时,王恂却因病去世了,余下的大量的数据整理工作,全都由郭守敬完成。在接下来的两年多的时间内,郭守敬一直为此殚精竭虑,最终将《授时历》编写完毕。
 
郭守敬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一直为后人铭记。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以此来纪念郭守敬750周岁的诞辰。
下一篇:书画名家赵孟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